【庖丁篇】— 刊于《经济日报》,202428

AI淘汰人力渐进 巨变前夕规划应变

李家涛

科大商学院利国伟商学教授、管理学系讲座教授

人工智能(IT)取代人力,已然成为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大趋势。这个由科技推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4.0),既予人无限憧憬,同时亦为新时代的工业「智能制造」,以AI应用程序取代人力而引发工人被「抢走饭碗」的普遍忧虑。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基会IMF)于 114日发表《人工智能将改变全球经济让我们确保它造福人类》(AI ​​Will Transform the Global Economy. Let's Make Sure It Benefits Humanity)报告,指出人工智能将影响全球近40%的工作,并且会取代其中一些工作岗位。过去,例如工业 3.0时代(以计算机协助人力进行生产和制造),自动化和信息技术往往只影响常规性工作任务,冲击人力密集和低技术的工种,但如今人工智能的「智能制造」,却能够影响到高技能工作,是以发达经济体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同样受到IT技术发展的影响,而且据国基会的《报告》分析,发达经济体面临人工智能带来更大的风险,比发展中国家更高。

职场岗位得失难料

《报告》估计,在发达经济体,约有60%的工作岗位可能受到人工智能影响。当中,有一半人,基于IT应用程序可胜任执行人类从事的工作,导致劳动力需求下降和招聘减少,甚至在极端的情况下,最终失去工作岗位;而另一半人则可能受益于人工智能集成,生产力得以提高,亦即IT对某些工作岗位起到「补充」作用,使得职场岗位「有失有得」。在此发展变化中,亦有可能加剧收入分配不平等现象,包括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不平等。事实上,IT的影响是以复杂且效果变幻难测的方式,波及到整体经济,这一点,也是与过去自动化取替人力只波及低技能工种的不同地方。

IMF发表这份《报告》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计算器科学及人工智能实验室(CSAIL)于122日发表了另一份《人工智能面世后的疆域:透过计算机视觉实现自动化的哪些工作任务具成本效益?》(Beyond AI Exposure: Which Tasks are Cost-Effective to Automate with Computer Vision?)报告,指出AI对劳工市场就业岗位的威胁,目前是「高估」了。由于建设AI取代人手的技术系统有成本,在成本效益的制约下,目前人工智能无法以具成本效益的方式,取代大部分人手的工作。研究人员透过与「计算机视觉」(Computer Vision)相关的工种进行调研,收集了800种职业中近1000项计算机视觉技术辅助工作任务数据,结果发现,大约只有23%与「计算机视觉」相关的工种受到冲击,而最终遭AI以具成本效益的高效所取代,将人力淘汰出去。

取代威胁「言过其实」?

顺笔一提,「计算机视觉」,是一种透过技术赋能机器去撷取、辨别、分析现实世界的图像、影像的信息,并将之转换为机器自身能够理解的AI应用。计算机视觉配搭影像和人脸识别,可以快速识别非法进入的来人,藉此提高保安管理效率。此外,自动驾驶,以至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医疗影像分析,大大有助提高对病患者医学诊断的准确性和速度。

当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CSAIL的研究报告以「计算机视觉」相关的工种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只有部分(23%)与「计算机视觉」相关的工种,受到IT以具成本效益的方式所取替,显示IT取代人手的威胁,并非迫在眉睫,不必对前景太悲观。

不过,其研究成果看来也有一定局限性,因为研究只聚焦于计算机视觉技术分析的范畴,如通过识辨大量及格产品的图像后,检查生产在线产品的质素,把有瑕疵产品剔除出来等性质的工作。但是,那些与「计算机视觉」相关工种以外的工种,包括AI提高生产力所创造出来新工种,甚或其他AI应用技术如聊天机械人(Chat GPT)等,结果也是否如此,即如报告的研究结果,只有稍逾两成的工种受到AI具成本效益的方式所取代,这个就业前景不太悲观的推断是否能够同样成立?再者,若建设AI系统的运作前期成本得到下降,是否也有更多的工种会遭AI取替?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思考和存疑的。

以复杂且变幻莫测方式冲击经济

因此,在AI技术以复杂且结果变幻不定的方式波及整体经济,包括就业市场、就业技能更新换代等情况之下,不宜高估AI科技的短期影响;也不宜低估其长期性的影响效应。但肯定一点,是AI应用程序的自动化取代人力已成趋势,某些工作岗位为AI所取代,以及就业技能更换代新之势,都是无法逆转的。

很显然,人工智能对工作岗位和职场的影响,相信是一个渐进过程,就像工业1.0时,从使用蒸气作为动力,到实现机械代替劳力,展现了一个从发靱、过渡到完全实现的渐进历程之中。

照目前发展形势看,在AI技术持续发展和进步下,无论从国家以至企业发展的层面,都无可避免遭这个IT「智能制造」时代巨轮带动之下前行。所以,在这个渐进历程中,也就是在巨变实现前夕,政府和企业必须利用好这个有限时间的「时机」,来规划应变人工智能带来的巨大转变。

对中小企业来说,有需要及时为公司适应技术进步作出业务和经营环境的新规划,对AI给公司业务发展和人力资源作出短长期的平衡评估,以免错失发展机遇。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曾作出研究,指到2030年,全球有8亿份工作被人工智能和自动化(Automation)所取代,相当于全球约五份一的劳动人口,这个评估后果,无疑对劳资双方都是一场考验和挑战。

及时规划应变转危为安

虽然人工智能的影响效应难以准确预测,但在目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情况下,对短长期影响作出均衡不偏的考虑,显然十分重要,避免单边过度悲观或乐观造成「信息扭曲」,影响了有效的决策。

这次AI 「革命」,对劳工市场来说,基于高低技术人员都受到波及,意味就业技能的更新换代,在广度和深度上都相当巨大,需要及时有应变的准备和规划。政府和各持份方应把握当前「渐进转变」留下的空间时机,进行更多数据搜集,制定规划,对工人的就业技能进行再培训;或建立失业安全网,来防御和保护受AI影响造成的失业影响。「转危为机」的机会,往往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可以说,在时代巨变前夕,及时规划妥善应变,方不失为上策。

Read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