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战略研究院原院长徐文伟 (港科大EMBA 毕业生)
在数字化时代,企业如何实现转型,提升竞争力,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往远看,数字化还是推动一个产业、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关键动能。
华为,作为全球领先的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对数字化转型有着深厚实践和深刻洞察。在这篇访谈中,我们有幸采访到华为战略研究院原院长徐文伟,透过他的视角,探照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要素和未来趋势。
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
分析问题,从定义问题开始。徐文伟对数字化转型的定义简洁而深刻:“数字化转型是指采用数字技术支撑公司发展,最终实现竞争优势或商业成功。”
第一步是什么?他认为是战略的确定。“一个企业要成功实现数字化转型,最核心的是在战略上达成一致。包括公司高层、中层、基层的所有员工必须意识到,未来必须通过数字化转型来提高效率同时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取得领先。”
战略确定后,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是调整,从IT架构到数据规划统一。“对数据的处理将成为整个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关键。”
徐文伟直言,每个开展数字化转型的企业都会面临如下挑战。“一是历史包袱,传统IT架构都是分散的‘烟囱式’,要将‘烟囱’打散、变平,例如转变为以‘云’为基础的架构,让身处不同地方的员工有更好的协作,不受距离所限。二是数据搬家;三是数据的重新规划,确保标准统一可用。这些工作量巨大无比,且充满困难和挑战,需要一年、两年甚至更长时间,因此企业需要下决心,确保基础工作扎实。”
他强调,数字化转型以数据为处理对象、以ICT平台为生产工具、以软件为载体、以服务为最终目的。“只有解决了数据处理的问题,才能使数据变为‘机会’,再转变为服务,最后变为收入。”
如何衡量数字化转型是否有效或成功?徐文伟提出了“多、快、好、省”的测量标准,即通过数字化转型,企业能否提供更多、更快速、更优质、性价比更高的服务,以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从quick-win项目开始着手
面对困难系数这么高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企业应该从何处着手,如何更快“破局”? 徐文伟建议,可以先从quick-win(快速取胜)项目着手。“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需要按部就班的过程,从quick-win项目着手,可以逐步提高员工的信心,同时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这也是华为自身开展数字化转型的经验之谈。”
关于如何选择quick-win项目和为转型排序,徐文伟给出三个方向。一是关注那些有着高频海量重复的项目,这是最需要数字化的;二是业务量较大的核心业务;三是特别复杂、成本较高的业务。“高频重复的项目数字化转型见效快,核心业务量较大通过数字化可以促使效率提升,复杂的业务虽然难以处理,一旦突破,公司管理层就能让员工看到数字化转型的好处,获得更多支持。”
徐文伟坦言,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长期项目,过程亦会踫到很多挑战,无法一步到位。他建议,透过分部实行推动转型,首先是打通关键的主流程,搭建好平台架构,之后再叠加模块功能、不断调整,优化细节。
数字化转型关系国家竞争力
展望未来,徐文伟指出,数位经济和数位转型将紧密结合。“结合后产生的市场空间,我们判断规模将达到几十万亿美金之巨,且为各行各业都带来机会。例如在ICT(信息与通信)行业,未来计算量将巨大无比。算力、带宽、存储都需要数以百倍地提升规模,因此必须解决基础设施建设。”
人工智能,是未来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工具。“在这个领域有三个要素,算法、算力和数据。算力如同人的心脏,必须拥有强大的算力,才能驱动计算进程。算法好比大脑,要比是否发达和足够聪明。数据就像血液,在各处流动。”他生动地比喻道。
人工智能也会带来新的挑战,例如可信性问题和安全隐私保护问题。“原有的语音识别或人脸识别的建基于数据压缩,是可信的。未来,语音和人脸都可以生成,如何防伪?这是个重要问题,也是一个商机,我们需要一些创业公司帮助去判断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生成的。”
尽管充满挑战,徐文伟确信,数字化转型潜力巨大且势在必行。“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全球共识。据我了解,全球170多个国家都发布了数字化转型战略。未来,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可能与其数字化转型密切相关,包括国家人均带宽、算力、存储能力等等。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会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华为的业务优势在于提供包计算平台、连接等基础设施,亦会透过合作伙伴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让千行百业得以受惠于数码转型。
“华为有一个愿景,即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在这个愿景基础上,华为本身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数字化转型企业,并仍然在不断前进。”他说。
华为战略研究院原院长徐文伟 (港科大EMBA 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