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戰略研究院原院長徐文偉 (港科大EMBA 畢業生)

在數字時代,企業如何實現轉型,提升競爭力,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往遠看,數字化還是推動一個產業、一個地區乃至一個國家未來發展的關鍵動能。

華為,作為全球領先的ICT(資訊與通訊)基礎設施和智慧終端供應商,對數字轉型有著深厚實踐和深刻洞察。在這篇訪談中,我們有幸採訪到華為戰略研究院原院長徐文偉先生,透過他的視角,探照數字轉型的關鍵要素和未來趨勢。

數據是數字轉型的核心

分析問題,從定義問題開始。徐文偉先生對數字轉型的定義簡潔而深刻:「數字轉型是指採用數字技術支撐公司發展,最終實現競爭優勢或商業成功。」

第一步是什麼?他認為是戰略的確定。 「一個企業要成功實現數字轉型,最核心的是在策略上達成一致。包括公司高層、中階、基層的所有員工必須意識到,未來必須透過數字轉型來提高效率同時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在市場競爭過程中取得領先。」

策略確定後,面臨的第一個挑戰是調整,從IT架構到資料規劃統一。 「對數據的處理將成為整個數字轉型的核心關鍵。」

徐文偉先生直言,每家開展數字轉型的企業都會面臨以下挑戰。 「一是歷史包袱,傳統IT架構都是分散的『煙囪式』,要將『煙囪』打散、變平,例如轉變為以『雲』為基礎的架構,讓身處不同地方的員工有更好的協作,不受距離所限。二是資料搬家;三是資料的重新規劃,確保標準統一可用。這些工作量巨大無比,且充滿困難和挑戰,需要一年、兩年甚至更長時間,因此企業需要下決心,確保基礎工作紮實。」

他強調,數字轉型以數據為處理對象、以ICT平台為生產工具、以軟體為載體、以服務為最終目的。 「只有解決了數據處理的問題,才能使數據變為『機會』,再轉變為服務,最後變為收入。」

如何衡量數字轉型是否有效或成功?徐文偉先生提出了「多、快、好、省」的測量標準,即透過數字轉型,企業能否提供更多、更快速、更優質、性價比更高的服務,以在競爭中取得優勢。

quick-win項目開始著手

面對困難係數這麼高的數字轉型過程,企業該從何處著手,如何更快「破局」? 徐文偉先生建議,可以先從quick-win(快速取勝)項目著手。 「數字轉型是一個需要按部就班的過程,從quick-win專案著手,可以逐步提高員工的信心,同時不斷滿足客戶的需求。這也是華為自身開展數字轉型的經驗之談。」

關於如何選擇quick-win項目和為轉型排序,徐文偉先生給出三個方向。一是關注那些有著高頻海量重複的項目,這是最需要數字化的;二是業務量較大的核心業務;三是特別複雜、成本較高的業務。 「高頻重複的項目數字轉型見效快,核心業務量較大,透過數字化可以促使效率提升,複雜的業務雖然難以處理,一旦突破,公司管理層就能讓員工看到數字轉型的好處,獲得更多支持。」

徐文偉先生坦言,數字轉型是長期項目,過程亦會踫到許多挑戰,無法一步到位。他建議,透過分部實施推動轉型,首先是打通關鍵的主流程,搭建好平台架構,之後疊加模組功能、不斷調整優化細節。

數字轉型關繫國家競爭力

展望未來,徐文偉先生指出,數字經濟和數字轉型將緊密結合。 「結合後產生的市場空間,我們判斷規模將達到數十億美金之巨,且為各行各業都帶來機會。例如在ICT(資訊與通訊)產業,未來運算量將巨大無比。算力、頻寬、儲存都需要數以百倍地提升規模,因此必須解決基礎設施建設。」

人工智慧,是未來推動數字轉型的關鍵工具。 「在這個領域有三個要素,演算法、算力和數據。算力如同人的心臟,必須擁有強大的算力,才能驅動計算進程。演算法好比大腦,要比是否發達和足夠聰明。數據就像血液,在各處流動。」 他生動地比喻道。

人工智慧也會帶來新的挑戰,例如可信賴性問題和安全隱私保護問題。 「原有的語音辨識或人臉辨識的建基於資料壓縮,是可信的。未來,語音和人臉都可以生成,如何防偽?這是個重要問題,也是一個商機,我們需要一些創業公司幫忙去判斷哪些是真實的、哪些是生成的。」

儘管充滿挑戰,徐文偉先生確信,數字轉型潛力巨大且勢在必行。 「數字轉型已經成為全球共識。據我了解,全球170多個國家都發布了數字轉型策略。未來,一個國家的競爭力,可能與其數字轉型密切相關,包括國家人均頻寬、算力、儲存能力等等。數字轉型的基礎設施,將成為國家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

華為的業務優勢在於提供包計算平台、連接等基礎設施,亦會透過合作夥伴為客戶提供個人化的解決方案,讓千行百業得以受惠於數字轉型。

「華為有一個願景,就是把數字世界帶入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建構萬物互聯的智慧世界。在這個願景基礎上,華為本身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數字轉型企業,並且仍然在不斷前進。」 他說。

華為戰略研究院原院長徐文偉 (港科大EMBA 畢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