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于《经济日报》,2025年3月1日

加强民企经济力量 提升中国创新动能

李家涛

科大商学院利国伟商学教授、商业战略与创新中心主任

国家主席习近平时隔六年,于今年2月17日再度在北京召开和主持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鼓励民企在科技创新领域发挥更大作用。记得首次民企座谈会于 2018年11月召开,座谈强调国家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壮大发展,澄清了当时「国企进民企退」的市场言论,为民企安心发展注入信心。今次座谈,除了强调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基本方针不能变,也不会变外,还激励民营企业加强发展信心,并向民企指示了朝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过去六年,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地缘政治竞争加剧,新一轮科技革命催生了产业变革,人工智能和网络经济加速发展,深刻改变了社会生活方式以至商业模式;加上中国目前需要克服经济升级发展的障碍,使这场座谈会的讨论内容备受各方注目。

与会企业多科技领域龙头

据内地媒体报导,出席论坛共有20个城市31家民企负责人,涵盖通信、半导体、新能源汽车、机器人、农牧等多个领域。其中,华为首席执行官任正非、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新希望控股董事长刘永好、上海韦尔董事长虞仁荣、杭州宇树科技首席执行官王兴兴、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等六位民企负责人先后发言。这六家企业的业务包括人工智能、电动车、芯片和机械人等科技前沿领域,无疑也是中国目前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涵部分。

很显然,美国新一届政府出台一系列单边贸易保护措施,对全球经济带来巨大不确定性。在这个背景下,中国经济运行也面临一定发展压力,因此,通过加强民营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创新活动,源源催生新质生产力,是应对未来变局、稳定对外贸易、巩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力量。

民企成为科技创新主体

最近,从人工智能领域的DeepSeek震撼性面世,到动画电影《哪咤2》造成的世界性回响,充份展现了民企的创新活力。事实上,民营经济已构成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根基。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数据,截至2024年5月底,中国民营经济主体总量18045万户,其中民营企业5517.7万户、个体工商户12527.3万户。

从行业分布看,在制造业、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等国家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民营经济经营主体的占比均持续提高,分别从2019年的95.9%、91.9%,上升至2024年5月的96.1%、94.4%。自2019年以来,各类高新技术产业新设民营企业的占比,皆在九成以上。可见在科技创新上,民企的作用力量很大。

另据全国工商联去年9月发布《2024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创新状况报告》的资料,华为、腾讯控股、阿里巴巴(中国)、比亚迪、浙江吉利控股集团等5家企业,位列2024民营企业研发投入500家榜单前5名。

研发投入与能力俱进

此外,全国工商联选取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2023年,前1000家民营企业研发投入入围门坎为2.04亿元人民币(单位:下同),比2022年提高0.2亿元;研发费用总额1.39万亿元,比2022年增长4.78%,占全国研发经费支出的41.88%;平均研发强度3.58%,高于全国研发投入强度0.94个百分点;研发人员总数达到192.65万人,比对上一年增长7.4%。其中,研发费用总额最高的行业,是计算器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其次为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第三是汽车制造业。

另一方面,报告亦指出,入围企业与全球企业研发投入1000强、欧盟研发投入1000强的差距逐步缩小。根据2023欧盟产业研发投入记分牌(EU Industrial R&D Investment Scoreboard)数据,全球研发投入1000强企业中,有217家来自中国。入围企业研发费用总额同比增幅达12.78%,高于全球研发投入1000强企业增幅的6.54%,也高于欧盟研发投入1000强企业增幅7.68%,反映中国民企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不断强化,在科技创新力量上潜能巨大。

「新质生产力」核心力量

今次民企座谈中,出席企业较 2018年座谈的科技含量更高,并且集中在新能源、汽车、半导体、机器人、消费电子、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是国际经济竞争的重点领域;也是中国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源头力量所在。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讲话,不仅给予民企信心,并且提出具体支持纾解民企运营困难的措施,包括「坚决破除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各种障碍,持续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各类经营主体公平开放,继续大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要着力解决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要强化执法监督,集中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切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落实这些措施,料将对民企创新注入巨大活力,有效提升中国的科技创新动能。

香港把握机遇加速经济转型

对香港来说,中国内地民营企业,尤其是那些拥有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的高科技型企业,包括华为以至近日受到火热讨论的DeepSeek 等民企,未来加强发展,在宏观上,结合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政策推进,料有利香港透过科技创新推动经济转型,特别是把握在河套区发展新兴产业,以及进行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可望取得协同效应,为香港经济加快升级转型创造有利条件。

Read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