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于《信报》,2025年3月8日

拥挤环境促销 利弊效果互见

范林莹

科大商学院市场学系助理教授

企业透过促销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意欲和购买行为,在今日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日益受到重视,并成为企业希望增加营收的常用手段。

促销可能采取价格折扣或额外优惠,来吸引消费者。过去 30 年,每一年,在美国营销预算中,最大的一部分用于促销,于2020 年数额上升至 2447 亿美元。尽管企业不惜工本进行促销,但约 70% 的促销未能产生足够利润,来抵消其成本。

另一方面,在销售竞争日趋激烈下,零售商往往竭尽所能,让消费者在店内停留更长时间,冀增加销售额,但此举也有代价,会使消费者感到人多拥挤。在挤拥环境下促销,有成效吗?换句话说,在拥挤环璄促销,消费者对拥挤的感知和体验,会否以及如何影响消费者对促销的反应?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议题。

未进一步分析和说明前,笔者首先扼要阐述我们的研究设定、分析框架和推断的理论背景。我们把「拥挤」(Crowding)、「内在注意力焦点」(Internal focus)和促销影响这三方面结合起来,去研究拥挤与消费者对促销活动反应之间的关系。

「拥挤」,指单位面积上有大量的人,由于个人空间受限,甚至有空间受到侵犯的感觉,是以常被认为是一种令人厌恶的体验。至于「内在注意力焦点」,简单来说,是个人把注意力聚焦于内在的心理过程。

我们通过六项研究设定,去实证拥挤给消费者的内部感知和体验,如何影响消费者对促销的反应,并提出消费者对于促销活动反应的影响,推断由「相应内在注意力焦点」(Relative internal focus)导引的。有兴趣详阅研究和统计的细节,可参考笔者的论文,”Stick to my guns: The impact of crowding on consumers’responsiveness to sale promotions ”。

消费行为受内在注意力影响

研究结果实证,在拥挤环境下,感受拥挤的消费者会倾向于将注意力从外部环境,转移到内部感受和想法,继而依赖这个感受和想法(而不是外部提示),作为是否购买产品的判断基础,这使得他们的购买意向,变得不那么容易受到外部促销信息的影响;而这种「内在注意力焦点」的提高,降低了促销的影响成效。也就是说,在拥挤环境中,消费者对于企业促销而改变购买意向的程度很低。

此外,研究还发现,在「产品属性」(Product attribute)与消费者的偏好脱节情况下,例如为别人选购礼物的情境,以及当拥挤体验并不令人厌恶时(例如,在酒吧观看一场紧张刺激的足球比赛),这种影响会弱化。

有效营销实战启迪

这项研究提供了可实施的管理意义,给营销人员重要的启迪,帮助他们协调促销和顾客流量,以实现营收利润最大化。

很显然。在日常生活中,消费者经常在繁忙的商场购物、在高峰时段通勤,以及在拥挤的餐厅用膳。营销人员可以利用这项研究结果,来优化不同购物环境中的促销活动。基于研究表明,在拥挤环境,促销活动不太可能改变消费者的购买意向。因此,在人多拥挤的环境进行促销,营销人员可能需要推出更深度的促销活动(例如,更大的折扣),来抵消拥挤的不利影响,从而有效改变消费者的购买意欲。

同时,虽然拥挤会降低消费者对促销活动的响应,但也减轻了不利营销信息(例如,促销活动刚刚结束时)的消极影响。对这一点稍作解释,促销刚结束后,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往往出现下降。例如,零售店的销售额,通常会在黑色星期五促销结束后,大幅下降,有时更低于促销前水平。原因是消费者以促销的营销商品价格或优惠等,作为参考点,并视促销后的营销商品购买为「损失」,由是削弱了他们的购买意欲。但在拥挤促销环境中,信息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负面影响也较小。

促销要考虑环境拥挤程度

再者,当消费者购买产品的判断,与他们对产品的偏好脱节时,例如在送礼的情景下,拥挤给消费者对促销活动反应的影响会减轻,因此,当公司于拥挤环境下进行促销,也可考虑突出消费者「为他人购买」的场景,或有助增强促销成效。另一方面,如果消费者自愿进入拥挤的环境,他们多不会对拥挤感到厌恶,例如观看紧张刺激的足球比赛,或者,在旅行时,自愿选择拥挤的餐厅来体验当地文化。在这些情况下,拥挤可被视为积极性因素。

因此,公司在向消费者传递促销信息时(无论是有利的或不利的),应该从战略上考虑环境的拥挤程度,并参考我们的研究发现,来优化不同购物环境中的促销活动。

Read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