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Full Paper

如果新的上市公司能挺過最初三年而存續下來,它在商界走向成功的概率就很大。那麼你如何能在最初幾年幫助避免“公司死亡”呢?金融仲介機構所發揮的作用比你想像得更重要。

衡量一間公司是否較其他公司優勝要視乎其存續能力。然而,絕大多數公開上市的公司存續時間不超過20年。那麼,為什麼有些公司“死”得比其他公司早呢?儘管上市公司倒閉可能是各種經濟原因造成,但其中某些原因是受公司及其管理層固有的影響。Utpal Bhattacharya、Alexander Borisov和Xiaoyun Yu等研究人員重點考查一個特定的外部因素:金融仲介機構的作用。他們特別考查了在公司上市的初期階段存在的某些仲介機構,在什麼程度上影響到公司的死亡率。

作者先計算1985至2006年期間美國上市公司的齡別死亡率,即上市公司非自願死亡的發生率,比如清算、除牌和永久停止交易,以公司到此時仍然存續為前提。他們發現死亡率起初會上升,到公司上市三年時達到頂峰,然後隨著年限而下降,先前的文獻記載是公司存續風險隨著年限增加而下降。

下一步調查圍繞上市公司誕生的金融仲介機構是否會影響到公司此後的死亡率,即在IPO前提供融資的創投業者(VC),以及在IPO過程中充當守門人,並在IPO後為公司提供投行服務和支援的承銷商。以公司存續的經常決定因素——杠杆、規模、存續年限及增長機會—為對照,研究人員發現創投業者和聲譽卓著的承銷商與非自願死亡概率顯著降低相關。儘管這種效應在關鍵的最初幾年最為明顯,但最長可持續七年。

金融仲介機構能降低公司死亡率,可能是因為這些機構有能力挑選(換言之“甄選”)“合適”的公司來上市,或者他們有能力通過介入並與公司互動來增加價值—研究人員用“處理”一詞來描述這種情況。研究人員探討了每種金融仲介機構從甄選到處理方面的工作對改善公司上市後存續概率的相對重要性。研究人員發現,儘管每種仲介機構的甄選和處理工作都影響到死亡率,但創投業者更多是通過處理來改善公司的存續機會。相比之下,優質承銷商帶來的公司死亡率下降,主要源于承銷商的甄選工作。

此項研究有別於過去的研究在於它重點關注創投業者和承銷商對降低上市公司死亡率所產生的影響。研究人員所採用的方法能探討甄選與處理在影響死亡率的重要性上所存在的差異。他們率先證明,其中的原因取決於仲介的種類,並率先提出享有盛譽的承銷商對降低上市公司死亡率所發揮的作用逐漸減退的。